一位姑娘上周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英国警方发邮件请她回国出庭指证窃贼,往返机票及食宿将由警方支付。该微博在几天内被转发了近五万次,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一份吐槽帖,最终演变成留英人士与非留英人士的口水战,继而引爆国内四六级英语与英国英语之争,而争论的焦点就在于那封看似不太优雅及专业的电子邮件。
我也经历了四六级及考研英语,然后在英国学习生活了几年,反复读了该邮件几遍,仍不觉有何不妥。几位英国同学也看了,他们的回答很一致:不能以英语表述方式的优劣来判断邮件的真假。我很同意他们这一点。
国内的英语学习,难逃枯燥、乏味、死板等指责。从小学开始,日复一日地抄写单词句子,背诵段落文章,已是家常便饭。仍然记得,暑假的时候,其中一份作业为抄写英语课本中的新单词,每个抄写五十遍。当时一边抄写,一边感叹,这种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有尽头?待到中学及大学,除了单词,还需要研究语法,以造出正确无误的句子,进而写成高分文章。这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字斟句酌,力求完美,也使正式的书面英语表达主导着口语,让人说话前不得不三思。
尽管学生时代的我不喜欢上述学习方式,但是仍然感激它为我出国深造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有时候甚至让英国同学感叹。开学后不久,我与另一位中国学生搭档,在一个名为Cranium的游戏中火拼两位英国同学。尽管他们在英国政治文化方面的知识远胜我们,但是我们凭着在英语单词拼写取得高分,最后赢得游戏。两位英国高材生事后感叹,原来“bookkeeping”是有两个“k”的...... 有一次参加商务电子邮件写作的培训,培训专员选出的最佳样文,竟然出自我这个外国人,同班的英国人只能目瞪口呆。培训专员说,大部分人的商务写作太过随意,常见语法错误,条理也不够清晰。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现实中的英国英语。与国内口语表达书面化相反,英国人越来越倾向于书面表达口语化。这大概是因为,生活中的语言,原本就千变万化,因人而异。同时,不断增加的外来移民带来了各式英语表达,使得口语交流五花八门,花样百出。而智能手机的普及,更使邮件英语短信化。于是,生活中的英语,已经远不如国内教科书里的正式与纯粹。
Nancy Mitford在1955年的文章The English Aristocracy里提到,英国人习惯用词汇及表达区分社会阶层(the U and non-U English)。例如,一位上流社会人士询问“How do you do?”,来自同样阶级的人士总能给出准确的回答,而出身寒门的英国人,经常给出错误的回答。按照这个标准,恐怕大部分中国学生都能被归类为“上流社会”,因为从初接触英语开始,老师就反复强调,“How do you do”的回答不是“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至于是什么,希望大家还记得)。
外国学生的基本英语知识,对于英国人来说,居然可以上升为阶级符号。这样说来,英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表达,与他们的教育背景及家庭出身息息相关。而国内教科书里的英语,已经过筛选提炼,弱化的语言本身的阶级分化,而着重其标准运用。以标准化评判英国人的英语,恐怕将让英国人汗颜,也抹煞了语言的活力。同样,以英国的本土化英语嘲笑国内教科书英语的死板,也有失公允。在我看来,两者的关系犹如习武时的套路与实战。熟悉套路,将为提升武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而实战中则需要灵活运用,见招拆招。
相关留学咨询,请赶快拨打400-666-1553(中国大陆), 0044(0)203 206 1211(英国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