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考试进入中国已有20个年头。从1989年全国仅50人参加
雅思考试、到2009年超过30万人加入“烤鸭”大军,
雅思考试已经掀起了中国人学英语的又一热潮。在越来越多国人拿着
雅思成绩走出国门的同时,以往中国人“哑巴英语”的窘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备考
雅思考试,越来越多人切身体会到了
雅思考试的核心价值—促进英语
学习者提升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场景化沟通
如果说80年代掀起的英语学习热是以背语法、背单词为主的话,那么90年代末由雅思所带动的新英语学习热则少了死记硬背、多了些灵活运用,因为雅思考试所考核的是一个人在真实的沟通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
鉴于这个考试的两个最主要用途—在海外学习教育课程、以及工作和生活,雅思考试中汇集了大量的真实场景,把考试“搬”到了考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新生报到、租房、报案、看病等等考生可能遇到的场景都在雅思考试中超仿真出现,让考生未出国门就可以先零距离接触国外生活。
此外,雅思听力向来注重实际运用能力,掌握使用英语记录笔记的能力方面的测试在雅思听力中比比皆是,不少雅思考试的“过来人”都深有体会这是他们在国外学习中使用率最高的语言技巧之一。此外,在国外的留学过程中,考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留学国的居民,而且还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讲英语的老师和伙伴,从这方面来说,考生可以通过雅思考试提前适应国际化的英语口音,打下良好的沟通基础。四川考生罗旼旼说:“我觉得雅思考试跟国内听力考试光听英语新闻等等应试的题型太不同了,题材和话题都非常有趣,材料中不乏生动贴切的表达,这恰恰是我们非母语学习者最薄弱、最亟需积累的重点,在做题之余,我还会记下一二,以便今后自己也能借鉴运用。”
运用型沟通
雅思考试的沟通性还体现在考察举一反三的语言运用技能上。
别看雅思考试的阅读材料繁目纷杂,内容横跨医学、生物科技、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但基本的英语阅读技巧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北京的陈子楠回忆说:“我在平时的英语泛读中总爱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篇目,每每都对科技类文章敬而远之。多亏了雅思考试,它不仅为我扫了‘科技盲’,它还告诉我一个道理—阅读技巧和能力是超越题材的。我们大家虽然学习的科目不一样,但雅思考试中所传授的阅读技巧却是相通的。”
雅思考试的运用型能力也贯穿于写作部分,使用英语描述和论证写作这两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考察,考试中区区数百字的写作正是日后考生们在实际中写报告、写论文的缩影。如何在众多信息中找到最重要的特性和趋势进行描述和对比?如何挑选最有说服力的论点、并能言之有据?通过备考雅思,考生们不仅可以熟悉英语语言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还可以培养形成用逻辑性思维组织语言的思考方式。
辽宁考生王胜宇是切身体会到雅思考试写作部分优越性的其中一人。他说:“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我把雅思写作中学到的技巧用在了写个人陈述书上。陈述书必须言简意赅,精短而又具备很大的信息量,在行文上还要流畅、严谨,这一点上与雅思的写作要求是很相似的。能写好雅思的作文,对我写好个人陈述和论文都有借鉴作用。”
面对面沟通
雅思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采用考官面对面地考察考生进行口语水平,这一点得到了全世界众多认可机构的欢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招生部主管Andrea Scott就曾说过:“对这个考试的质量我们感到印象深刻,特别是它的人人对话的口语测试模式” 。
的确,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是最为真实、最为客观公正的口语测试方式,它直接说明了考生实际运用英文的能力。考官和考生可以以看到相互的的表情,这样考生会发挥得更加自然,考官也会更客观地给分,这与以往单纯的笔答分数而产生的“哑巴英语”有着截然的不同,也区别于脱离实际使用电脑进行口语考核的方式。
备考雅思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沟通,因为语言是一种载动灵魂引起文化共鸣的载体。现正就读于美国乔治亚大学程心瑛认为雅思考试对其口语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她说“在研究生英语课程的口语考试上,我使用了备考雅思口语考试时的材料,很轻松地就得了高分,而且得到老师赞许的目光。”
北京考生蔡宇杰是这样评价雅思的口语考试的:“参加雅思考试还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尤其是准备雅思口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类型的题目,比如介绍一个最崇拜的人、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解释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关系等等。以往我从未如此深入地思考过这些问题,但在准备雅思的过程中,我用一种崭新的语境和视角看待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令我更加认识了自己,这让我在日后与他人交流中有了更多的话题、更多的个人见解。”
正如南京考生洪晔所总结的:“还在不断升温的‘雅思热’反映出当前中国学子对待出国考试的口味正在发生变化—由原来倾向于多考其擅长的语法,到现如今偏爱更有实际针对性、更人性化的模式,这种变化无疑是可喜的。”
备考雅思把考高分作为目标固然重要,但实现沟通和交流才是备考雅思、接受雅思考试测评的终极目标。
相关咨询请拨打400 666 1553(中国)0203 206 1211(
英国) 或发邮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国)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