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人物:申林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经理
海外经历:1999年至2000年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攻读MBA
工作三年后,申林有了从原先的IT技术支持向管理金融领域转行的打算,“感觉上,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今后会有不错的发展机会。”MBA看作转换专业的契机,“从一开始我就下定了决心要去国外商学院读书。”申林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西门子不错的职业前景,他选择了英国商学院——因为那里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
应对挑战 从下飞机的一刻开始
“选择出国读书就意味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将被打破,”申林说,“出国前,人们总会问过来人很多关于学习的问题,但许多时候,生活中的改变与挑战才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尽管对在异乡的生活已有了心理准备,但直到走下飞机的一刻,申林才真正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陌生感。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面对许多国内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没有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这让初来乍到的申林印象深刻。他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到兰卡斯特的经历:兰卡斯特没有机场,需要坐飞机到曼城的机场,然后再改乘火车到学校。出了曼城的机场,申林愣住了,眼前的景象那么陌生,甚至连路标都和国内不同。一路打听下,他终于找到了火车站,那段只需五分钟的路程,他整整“走”了半个多小时。“国外的生活就是这样,你要独自面对所有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申林笑言。
体验差异 英国教育方式大不同
出国前,申林也曾向过来人询问商学院的生活,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东西,天天都很紧张,这是别人的回答。及至置身商学院,申林才真正体会到前辈的话并非戏言。
“英国的教育方式与国内完全不同,他们讲究主动学习,老师不会强迫你学习,”这是申林一年中的最大感触,“老师只留一篇论文,但你要把它写好,就需要看很多书。”起初,一有论文作业,申林就会按照老师开出的书单到图书馆把所有书都借来。他按照中国的方式,把书看完再动笔,但渐渐他发觉这种方式行不通了,甚至有时到最后他会发现看的都不是要写的内容,很费时间。于是,申林开始试着去问老师,和同学沟通。“尤其是和英国同学交流,毕竟他们在这个体系中学习了很长时间。”他渐渐找到了感觉。
与国内老师“高高在上”的情况不同,英国的老师更喜欢与学生平等沟通。在国内,如果老师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觉颜面无光。但在英国,情况恰恰相反。每每这时,老师还会称赞学生提了个好问题,并在课后为学生找出答案。即使是课堂讨论时,学生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出问题。这些都让申林感慨不已。(祖佳)
相关咨询请拨打400 666 1553(中国)0203 206 1211(
英国) 或发邮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国)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