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春节前夕的一天。下午4点多钟,天已经完全黑了,风雨交加。我和夫人开车去里丁大学,参加那里学联欢送王阳生博士回国工作的Party。
里丁位于伦敦以西60公里,泰晤士河与肯尼特河在此交汇。除著名的里丁大学外,这里还有数以百计的高新科技产业,是英国一个重要的高新科技工业园区。
由伦敦去里丁,走高速公路,半个小时就到了,非常便捷。但下了高速,进入里丁地区那曲折多变、东拐西转的公路网后,可就难走了。特别是英国人叫“Roundabout”的那种交叉路口上的“转盘”,多得数也数不清,真可以说是“五步一‘转’、十步一‘盘’”。再明白的人,碰上这样的路也难免给转糊涂了。当初练车时,我专门到这里来练习走这种“转盘”。
记得为找王阳生博士的家,我曾经两次迷路。一次,是一位好心人开车一直把我带到王博士家门口;另一次,是王博士开车把我领回去的。如今,这迷宫似的道路,我是熟悉了,天再黑也不会走错,但住在这迷宫中的人却要走了。
王阳生,插过队、当过工人。1989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来英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起,先后在英国两所大学、五家高科技公司任职。从一般教学、技术人员做起,历任讲师、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等。他在人工智能(如智能交通系统、三维图像重建、智能摄像机、远距离医疗诊断系统)的开发设计方面,成绩突出。
1999年下半年,正当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准备聘请他回国工作时,他所在的英国公司要调他到加拿大的总部去工作,并且提职提薪。公司并安排他到加拿大去考察未来的工作、生活环境。回来后,在电话里,他向我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总公司给他提供的各种条件,以及许诺的报酬。细节记不清了,但“优越”二字,我是记住了,而且印象很深。拿着电话,我暗自揣摩——又一位人才要西行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结束这次电话长谈时,我听到的是他语气凝重、字句铿锵的一句话:“尽管加拿大那边条件很好,我还是想回国工作。”面对这样的抉择,我心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放弃优越工作、生活条件和丰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啊!
我清楚地知道,对于王阳生博士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是早有准备的。多年来,他始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积极寻求回国工作的机会。他曾多次回国,寻找适宜他的工作机会;他在英国隔几年就换一家公司,一共走了五家,目的就是要搞清楚外国公司研发、经营的模式和程序,以便将来回国工作时能尽快与国际接轨。另外,选择回中科院自动化所工作,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酝酿已久。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谭铁牛是个中有力者。
谭铁牛博士,一位从湖南农村走出来的放牛娃。1985年到英国留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以后,在里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被聘为该校讲师(系终身教职)。他在语音和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机器人等领域,多有建树。1997年,他售房卖车,携妻将子,举家回国,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任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所长助理;2000年任该研究所所长。回国后,谭博士积极与留英学者联系,力争更多的人才回国工作。在里丁时,王阳生就是他的好朋友,专业领域又有相通之处,更成为他争取的对象。而王阳生早有在国内把他的研究成果开发成产品,推向市场的打算。两人一拍即合,共同筹划在自动化所里建立一个研发、产销一体化的高科技公司。
经过谭铁牛在国内的努力,高科技公司的启动经费基本落实了,第一批技术人员(包括王阳生的研究生)到位了,办公设施齐备了。一纸聘书,使王阳生放弃了其他所有的选择,毅然决然,收拾行装,准备回国。
——“今天,我正式辞职了。”
——“我已经订好了回国机票。”
——“学联准备开一个欢送会。铁牛也来了,我们聚一聚。你一定来!”
那是在准备过春节的既喜庆又繁忙的日子里。这一个个电话,把“王阳生回国”的事,变成了春节交响乐中一个最响亮的音符。
王阳生在里丁的家,是一栋典型的两家共用一堵山墙的英国式二层小洋楼,排列在栉次邻比的楼群中。当我们来到他家时,门前已停满了汽车。一层的起居室和餐厅,原来觉得还挺宽敞的,现在站满了人,一下子显得十分局促了。人们站着、坐着、聊着;小孩们楼上楼下追逐着、嬉闹着,也有的在楼上的房间里文文静静地看书或玩游戏机。
“开会了,开会了!”让大家安静下来,听一个人说话,是留学生聚会时,极难做到的。在难得的片刻安静里,里丁大学现任学联主席说明了欢送王阳生的意思,大家一阵掌声。接着是王阳生介绍自己回国工作的具体安排,他的话不时被提问打断,人们关心着其间每一个细节。
正在英国旅游度假的王阳生的大哥,以长者的身份告诉大家:“阳生出国时,我就跟他说,回国效力,是你惟一的选择。”谭铁牛所长也来了,他严肃而又欣慰地说,这次我来英国,既是来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也是来接老王回国。而更重要的是来接老王!
来欢送王阳生的,不仅有里丁地区的学子们,还有远从伦敦、伯明翰等地赶来的;有早已熟识的老朋友,也有一面未谋、从网上看到消息就赶来问个究竟的新朋友。“相逢何必曾相识”。不用谁来介绍,黑头发、黄皮肤、熟悉的乡音,这已经足够了。虽说网络时代,把人们拉近了,但冒雨摸黑开着车跑上一个小时,毕竟不那么容易。这里,不仅有个人之间的友情,还确确实实有着对祖国的依恋和关注。
我和铁牛、老王,站在房间的一角,手里拿着饮料,回忆起当年给铁牛送行的情况。
那是1997年底,我刚到英国工作不久,第一次来里丁。正好是学联换届,兼给铁牛送行。记得是在会场外面的草地上,铁牛抱着他的爱子,跟我谈着为尽早卖掉房子,只好损失几千英镑的事情;老王作为新上任的学联主席,忙里忙外的同时,匆匆与我们聊上几句。
刚刚卸任的1997年的学联主席冯志强也来了。当时,他已经在里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正准备到苏格兰一所大学去做博士后研究。他是搞石油的,从大庆来;在英国学的也是石油。短短的几句话中,他明确表示,铁牛回国工作是对的,我将来也一定要回去。说起来,铁牛也是学联主席,他是冯志强的前任,是1996年的主席。面对着这三位里丁的学联主席,我高兴地说,今天我来送铁牛,以后你们两位回国,我也一定来送行。
可惜,我说的话只兑现了一半:老王走,我来送行了。但是,冯志强走,我却没能履约。不过,那是后话了。
冯志强是2000年秋天回国的。那年春天,在爱丁堡参加留学生举办的“炎黄杯”体育比赛时,我见到了志强。他告诉我,等这里的工作告个段落,他就要回国了。我说,回国前一定要打个招呼,我给你送行。
到了9月份,一天晚上,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我明天就要回国了,打个电话告别。”我问他,国内工作安排好了吗?他说,我是从大庆来的,还回油田去。工作,等回去再安排,还怕没事干!话语间,那种东北汉子的豪爽,一览无余。我说,你还没有在我这里开《留学回国证明》呢,这可是证明你留学身份的重要文件。他说,明天就走了,来不及了。请人帮我办了寄来吧。
“等不及了”,我好像看到他已经迈着大步,奔向油田、走上井架了……
窗外是永远的清冷细雨,屋子里却暖融融,春意盎然。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了,大家意犹未尽,谈兴正浓。我举着酒杯,不无豪气地预言,有主席带头,我们里丁学联一定会有更多的学子回国工作或者以各种方式更好地为国服务!
轻车熟路。回程中,里丁那七折八拐的小路很快被甩在了后面。在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一踩油门,我们的车子越跑越快……
相关咨询请拨打400 666 1553(中国)0203 206 1211(
英国) 或发邮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国)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