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伊始,我就接到了一个不小的挑战——采访伦敦中国经典民乐新春演奏会的主创人员。现在想起来,这场音乐会依然深深地震撼着我。
交流障碍
有朋友看到我写的文章中观众采访的部分,觉得我们的谈话很有趣。可事实上,我采访的那位巴西作曲家几乎不会说英文。当然之前我毫不知情,于是问了问题之后,我一直满怀希望地看着他,他也一直茫然无助地看着我。
就这样对看了很久,我终于发现情形不对,才惊醒道:“请问您从哪里来?”
他用悦耳的大舌音,自豪地说:“巴西!”
可我实在崩不出几个葡萄牙语单词。。总不能一上来,就跟人家握手“Olá!(你好)!”点头“Obrigado!(谢谢)”挥手“Adeus!(再见)”吧。
总结经验
进退礼让了一会儿,最后双方达成妥协,于是我们的对话在我磕磕巴巴,断断续续的西班牙语中得以完成。他最后还很considerately的,用西班牙语安慰我说:不用担心,你的问题我都听懂了!所以只要你听懂我的回答,这不就万事大吉啦~ 听的我既惭愧又感激。
小小的访谈,让我意识到事先沟通的重要。不能让受众被动,作为采访者,这一点我要时刻记牢。
一直很跟不上先进科技的我,今天跟书敏老师学习用BBC英伦网的系统发稿件,配图片。记得我刚进大学开始做英文播音员的时候,很怵那些跳动不规律的音波和运行不规律的录音软件。每一期节目录下来,几乎都会丢失数十分钟的音频和资料,教训惨痛。
这次我吸取前车之鉴,每走一步都十二分的小心谨慎。最后看到自己的作品配合着合适的排版和图片发表在BBC英伦网上,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感受新年
下午我趁热打铁,巩固新掌握的编辑技术和软件操作,编译了一篇英国沃里克郡的一所学校的学生们扎龙舞龙,贺中国新春的文章。
在Polesworth中学,全班同学为了迎接中国新年,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亲手扎出一条舞动的长龙,又编出一套集体耍龙舞。他们成功的演出和真挚的笑容,打动的在场的观众,也深深打动了我。
每到过年,看到有非华人的庆祝队伍和我们一起辞旧迎新,心里总是觉得很温暖。正如我们更加看重圣诞节和情人节一样,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也开始在春节前后加入我们的庆典和联欢。
不久前,我作为留英的华人学生代表,接受国内一家报纸采访时,谈到留英中国学生的典型过年计划。中国年通常不是海外学校的假期,因此很多留学生都争取做到娱乐和学业两不误,“既能痛快玩一番,又要认真学一把”。
在英国过农历新年期间,很多城市例如伦敦、剑桥、牛津等都举办了本城的华人迎新晚会,并且上演了精彩纷呈的各类节目,让没有回家过年的我们,也能体验到节日的喜庆和如火的热情。
明天要进棚录音,我满怀期待和憧憬。 好似回归的熟悉,又像挑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