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大学学英语教育专业的缘故,我对英国的历史文化有比较强烈的兴趣,向往着去这个神秘的国家看一看。”方芳出国的动机原来这么单纯。2002年大学毕业后,她联系了英国中部的莱斯特大学,顺利办了签证,8月中旬到学校报到。
方芳说,留学期间,大家最关心的是两件事情:写论文,打工。英语专业的她觉得论文也不是那么难应付:“老师上课只讲个概括性的东西,列了个读书清单,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研究,最后交一篇论文。我身边有些中国同学,也看了很多书,写出来的论文却不符合教授的要求。其实,只要多跟同学讨论,交换些观点或方法,对症下药,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她说,只要能读得进书,交得出论文,大部分中国人都能顺利毕业。
拼命地看书、写论文之余,打工成了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在英国读书费用确实昂贵,一年下来得十几万人民币,打工的话,基本上能解决吃饭、零花的费用,住宿费比较贵,另当别论。在英国打工,都是直接跟中介联系,你把个人资料、联系方式给中介,他们就会给你一张地图,让你找到雇佣你的工厂或餐馆。方芳在英国打的第一份工,工厂离住宿的地方好远,她拿着地图,骑自行车骑了一个小时多才到。“是比较辛苦,不过那时候有干劲,也就可以忍受了。”方芳笑道。打工虽然辛苦,但也有趣。她的一个东北的朋友在一家面包店当服务员,发现面包有那么多品种,她一天记几个,打完这份工之后,她居然能一口气说出二三十种面包的名字!打工也是接触英国社会的一个方法,不过,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打工,大多是到餐馆刷盘子或到工厂里做流水线上的活儿。
方芳在打工的时候遇到的几次“艳遇”,很有意思。曾经有个一起打工的黑人,第一次跟她搭讪的时候,问她的脚是几号的,说第二天要送一双鞋给她,把方芳吓了一跳。可惜第二天中介没有安排她去那家工厂继续打工,方芳也没机会看到是什么样的鞋子。还有一次,在一家三明治工厂打工,有个阿拉伯的老哥邀她下了班出去玩,把她给吓得不轻。
方芳觉得,在外面过得好不好,关键看个人的性格。性格外向开朗的人,能交到许多朋友,互相之间有个照应。性格活泼开朗的她,一到莱斯特大学,就跟住在同一个宿舍区的中国同学成了好朋友。生日的时候,十几个人为她开party,又跳又唱的,场面极其热闹。回国后,她跟他们还保持联系,五一期间还“杀”到上海去找那里的同学玩。她说,有些留学生孤独抑郁病死他乡,那是极少数性格孤僻内向的人,才会发生这种情况。
主人公建议:
心态——出国留学,要端正心态,降低期望值。有些人指望通过留学,摇身一变享受到很好的地位和待遇。但其实如今海归派那么多,良莠不齐,大家看得比较淡了。花那么多钱出国读书,就要认认真真学点东西回来,否则不见得比国内研究生好用。
饮食——尽量少去馆子,也别经常买超市里的ready meal,太贵。要省钱就要首先买到便宜的原料,然后自己做。每家超市便宜的东西不一样,留心一下。买肉的话,到肉制品店打烊的时候去买,价格会便宜很多。
交通——行。市内的话坐公交车,建议买一张年票,100镑搞定,这家公司的线路随便坐。买季票、周票也可以。不要坐单程的车,来回2镑,实在是贵。或者,自己买辆自行车。去欧洲旅行可以坐easy jet和Ryan air的飞机,至少提前2个月定,能买到便宜机票。
书——老师指定的参考书,最好先下手为强从图书馆借。实在不行,就复印(有触犯法律的危险)。
购物——不管是在英国读书,还是放假时候到欧洲旅行,遇到Christmas sale和summer sale的时候一定要出手,能淘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