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五周岁
在中国手工业史中,想学一门手艺,得从学徒做起,正如诗吟:“学徒进店,为学行贾;不授书算,当习勤苦;淘米河边,面色如土!”这便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前身,后来发展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如今,职业教育观念在广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师傅”讲得越来越少,“学徒”讲得越来越多;“师傅”要求“跟我做”越来越少,“学徒”要求“自己试”越来越多……这一转变,一位英国 “师傅”功不可没———今年刚满五岁的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背景广东出现“技工荒”
接受职业教育,在不少家长、学生看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出路。但近年来广东出现“技工荒”现象,反映出社会观念轻视职教所付出的代价。
为了适应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0年广东省教育厅和英国 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建立了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具体活动包括:邀请英国 专家来粤访问;组织、选派专业课教师赴英国 有关院校考察;举办教师培训班,推广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扩大受益面;召开管理专题研讨会;引进英国 职业教育课程等等。
课堂要求中国“学徒”大胆讲
“老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这是大部分职教课堂的现状。但是英国 “师傅”一来,就带来完全迥异的教育理念。
近年省教育厅每年都邀请英国 职业教育专家来访,其中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帮助和指
导高职院校的老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试验。“学生唱主角,老师来引导”,这是英国 式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改革中,几个试点学校逐步改变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探索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团队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指导、帮助学生满足个人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考试考场不设纸笔设机床
英国 “师傅”带来的第二个冲击,是职教领域极度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体系。
英国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与我国工种技术等级证书相似,但也有显著不同:它以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为基础,测量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仅仅是他知道什么。
英国 从1986年以来,在150个行业和专业设置了数千个职业的标准。这些标准都是以雇主为主组成的产业指导机构设置的,这些机构对每一个职业或岗位需要何种技能最有发言权。
NVQ制度关注考生在工作 中的表现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考试时,以工作 现场考核代替传统的课堂考试,以实际工作 成果代替考试成绩,很少设置笔试,也从不搞故弄玄虚的考题。考核方法坚持以职业要求的标准为尺度,真实有效地考核考生的实际工作 表现,为人才培训和考核开创了新的途径。
出路职高文凭也能考大学
“读职校,注定一辈子当工人!”这是不少中国家长坚决不让孩子上职校的原因。然而在英国 ,职业教育的学历和大学教育却是可以互相衔接的,这是英国 “师傅”的第三个冲击,也是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 家长和中国家长想的一样,认为只有通过小学、中学和大学这样传统的学习路径才算成才,在英国 也普遍存在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也属于平行而不相关的路径。
为改变这一现状,英国 政府对职业教育系统进行改革,将资格证书分为三类:一类是学术证书,学习者成功完成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后都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另一类是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GNVQ),与国内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证书相似;第三类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相当于我国工种技术等级证书。
这三类证书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联系,但实际上,其中任何一类证书中的某一等级都能在另两类证书中找到相对应的等级,而且学习者也得以在继续教育(与国内的职业教育相似)与学术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自由选择。
相同等级的不同证书给予了持证人在工作 中相同的地位与社会上同等的尊严,由教育制度导致的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偏见,由此被彻底打破。
相关咨询请拨打400 666 1553(中国)0203 206 1211(
英国 ) 或发邮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国)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