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工具的教育。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的充分利用是对美国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补充。美国博物馆,文化古迹经常会出现在美国教科书里,而美国的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这些社会工具,就不可能完成。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美国的图书馆基本能做到充分使用,用足、用活。
美国的博物馆为什么总是那么门庭若市呢,总是那么一如既往的有人气、有秩序呢?因为美国博物馆首先是一个课堂,美国的中小学的教科书里许多的题目都跟当地博物馆结合起来,比如说在硅谷附近的一个地方,有一个教堂博物馆,我忘记了是叫什么名字,好像叫MISSION SAN JOSE吧?!这个老教堂博物馆的周围大概是两百英里里的学校的社会学课程,就有题目是要求到这个博物馆去看看它有多少排凳子,然后凳子旁边挂了一些什么画,当时传教士到这个地方来第一次立足是怎么立足的,哪一年地震震掉了,哪一年又重新建立起来,如果有可能的话能不能拍一张数码照片作为你文章的插图,于是我女儿就着急了,喊着要去实地考察。我说你网上查查吧,她说不可能,那是不诚实的,撒谎是美国教育的高压线的,根本不能碰,一碰就完了。如果要把这个题目做完,起码要在博物馆里呆两个小时。美国博物馆是作为工具参与到学校教育里,这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经常是要去的,所以了解一个地方必须要去博物馆。我跟我女儿说,下次带你到你爸爸小时候最向往的广州去遛遛,她就问我了有几个博物馆,我说这得好好查一查。一般来说以前到广州都是到餐厅,甚至到卡拉OK厅,一般不会去博物馆。所以受什么样的文化、受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表现。
还有就是公共图书馆,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有6到10岁的阅览部,还有10-14岁的阅览部,架子都是不一样高的。老师会给学生开单子让学生去查一下风是怎么形成的,地震是怎么回事?我记得我女儿到图书馆查关于风的资料,回来跟我讲了一大堆风是怎么形成的,最后问我什么狗是什么猎狗,她说耳朵大的都是猎狗,因为猎狗会把气味通过耳朵扇到鼻子这边来闻,是一种特殊的风。美国的学生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图书馆、博物馆获得的,这两个是有形的工具,还有无形的工具。一个营业员的行为、一个警察的行为等,美国的平民教育把社会上的种种行为都作为教育的工具,所以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是教育,这其实是平民教育最重要的理念,当社会和教育产生良性互动时,这个社会的未来是非常美好的。
美国有些初中会跟警察局联系,让学生去看警察怎么对待犯人,当然这些犯人不是特别有社会危害的。他们怎么怎么被抓过来、怎么做笔录,学生都有很多次获得去看的机会,一是避免他们犯罪,知道犯罪肯定是不舒服的,被手铐铐着不舒服,而且也知道警察是怎么处理的,警察也知道孩子在这里,知道怎么更好的处理,知道自己的修养的重要性,不能乱使用暴力,因为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