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来说,什么是正常?
那些以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为代价而从事极限运动或挑战忍受极限的人,是英雄还是蠢材?
这些吊诡的问题,竟然是牛津大学去年的面试题目。这些题目都很灵活,看似没有正确答案。
在网络上,有很多牛津、剑桥的面试题目,但这些都是非官方公布的,很多都是通过往年面试的学生回忆记录下来的。
专家表示,牛津、剑桥的面试题,重在考察知识面和思维方式。对牛津、剑桥等名校感兴趣的中国学生,或者正准备申请名校的中国学生,可以多研磨这些面试题。
牛津大学公布去年的面试题
近日,牛津大学公布了去年的面试题,回答这些问题的学生已于今年秋季入学。校方表示,这些问题大多引人深思,并且是开放式的,没有正确答案。题目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申请者之前很难演练,全凭自己的思考和认知当场回答。负责面试的老师表示,问题设置的目的不在于刁难学生,而是考察申请的学生是否可以创造性地深入思考。
去年报考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被问到的问题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对热播50年的长寿电视剧《加冕街》(ConorationStreet)感兴趣,你认为原因何在?”
校方表示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思考如何讲故事、如何塑造人物,并且怎样才能让读者们在各种不同的媒体领域都对这个电视剧感兴趣。
神学专业的学生在面试中面对的问题是“那些以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为代价而从事极限运动或挑战忍受极限的人是英雄还是蠢材?”
心理学系的同学面临的问题简单直白———“对人类来说,什么是正常?”面试官说,这是让申请者们了解到,心理学是研究正常行为的学科,而非不正常的。
中国学生要习惯不同思维方式
专家说,英国的名校都要求面试,他们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因为他们培养的是社会领袖,领袖不能只关注一两个方面”。
华南师范大学老师介绍:“我们的学生,要去牛津剑桥学校接受面试。牛津剑桥的面试,每个院系都不同,针对每个参加面试的学生,可能出的题目也不完全一样,面试官希望通过这些题目来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是否是他们想要的学生。”
老师表示,接受英国名校的面试,中国的理工科的学生相对有优势,因为科学的知识没有国界,但是在文科方面,由于文化背景、成长环境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可能中国的学生不占优势。
老师建议,考生在基础方面要夯实,要提前了解报考牛津剑桥院系的出题方式,有针对性地接受相关的辅导。一般来说,牛津剑桥的每个院系,参加面试的是固定那几个教授,出题的思路是变化不大的。
案例分享
成功心得
一筹莫展VS尽力表现
去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预科中心的一个学生,前往牛津大学化学系接受面试,面试的教授给他出了一道题目,但是他想了很久还是解答不出来。于是学生说,这道题有多少种解法,但是每一种我都解答不出来,能否给一些提示。教授给了一点提示,最后学生还是解答不出。学生说,我还是解答不出,但告知教授计算到了什么程度,同时表示“可能是时间不够的原因”。
当时牛津化学系要进行三轮面试,这位男孩就面试了一轮,并最终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录取。
李子力说,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想办法走出困境,即使没有找到出路,也要尽力表现自己,告诉面试官你进行了什么样的努力,如果你把每一种解题的方法都回答出来,这也体现了你的思考方式。
经验教训
数学系VS莎士比亚
去年,珠海的高中生小苏申请剑桥大学被预录取,他报的是数学系。面试之后,小苏没有收到录取的通知。于是专门发邮件询问,对方回答,我们在讨论莎士比亚的问题时,好像你无动于衷。小苏说,我报的是数学系,和莎士比亚好像关系不大。对方说,数学是关系到社会各方面的科学,包括文学。
建筑系VS人类学
广州的一位高中生,在帝国理工就读了两年建筑工程专业,今年暑假校方建议他转学。理由是,他所学的人类学、经济学、会计成绩不及格。他向校方反映时说,建筑和人类学、经济学有何关系。校方说,建筑是给谁做的,难道不是给人和社会做的么,因此要学人类学;建筑要考虑经济成本,因此要学经济和会计。
直接引语
这些(面试)问题的设计初衷不是检验学生们能否快速找到正确答案,而是考察他们对于新想法的反应和思考。学校这样做是希望揭开面试的神秘面纱,让未来的申请者了解与面试官的谈话都是围绕学术问题展开,而非只是聊聊自己擅长的运动和爱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