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400-666-1553  海外地区:+44(0)2035764773
当前位置: 首页 > 英国留学 > 留学就业前景 > 中国留学生掀海外留学热潮

中国留学生掀海外留学热潮

所属栏目:英国留学, 留学就业前景 发表时间:2016-04-11 来源:英中网

自“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号召打响以来,中国国内掀起了欣欣向荣的创业浪潮。而这股潮流也漂洋过海,为在英华人及留学生群体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发展方向。2015年7月发布的首份英国华人移民报告显示,2014-2015年间,选择创业并申请企业家移民的申请人中,80后占67%,90后占15%,70后占18%,这些申请人半数以上为留英毕业生(55%),自主创业比例达到63%。

除了华人移民人群外,在英就读硕博的留学生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根据《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在2014年归国的海归中,有2.7%选择创业成立民营企业,其领域集中于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批发/零售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其他服务业、节能环保等。
显然,在这股创新创业的势能推动下,在英华人群体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创业圈”,不仅聚拢了一批想要打造事业的创业者,也吸引着华人华侨组织牵线搭桥、汇聚各方力量,为此助力和孵化。
记者了解到,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全英学联”)联合国内资源,在2015年9月举办了“百名留英博士创业中国行”,吸引了来自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等英国知名学府的101名博士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药、生物、材料、环保、互联网等领域的86个创业项目参加。
此外,“创业比赛”也成为了热门趋势,不断壮大着英国华人“创业圈”。全英学联从2005年起就开始关注在英中国学子的创业发展,其主办的高层及人才创业大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10届。而由其他华人组织举办的创业大赛也层出不穷,引智猎才。
在近期的一些比赛和交流活动中,记者留意到这批“创业圈中人”大多以在英国或欧洲攻读技术类硕博学位的留学生为主,他们所关注的创新领域也各有不同。比如,来自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张星辰和团队成员试图将Wi-Fi信号应用于医学检测;正在帝国理工读博士的司世景和团队合力开发智能安全系统;而已开始创业一年的吴亦辰则专注于为机场“候机族”打造独特的社交平台Travelr。
认同关注前所未有 中英土壤各有千秋
正如官方调查的数据所示,在英华人的创业热情日趋高涨,“创客”的力量势不可挡。说起为什么选择在英国开始做技术创新和创业,这批年轻人普遍出于两点考虑。首先,在英国学习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各自专业的前沿技术和导师,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团队;其次就是“想趁着年轻好好闯闯”,今年才23岁的吴亦辰表示因为年轻所以有承受风险的能力,想抓紧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非社会定义中应该做的事。
在牛津大学技术管理发展中心创始主任傅晓岚教授看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考虑,如今是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回想自己在99年来到英国的留学经历,傅教授表示当时中国留学生想得到与他人同等的机会,必须付出至少双倍努力。但是,中国在2007-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中表现出的一枝独秀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让世界必须“往东看”。因此,中国与日俱增的世界经济政治地位,让中国学生争取认同的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作为全球第二大中国留学生目的地,英国汇聚了大批留学生群体,而较高的入学要求也让留学生的质量普遍比较高,外加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等知名大学的带头支撑,英国自然成为了中国创客的肥沃土壤。
此外,中英双边关系也为此打开了新局面,尤其是在习主席访英后,两国在政府层面的贴近也带动了整个社会、商界以及学术界对中国的关注。同时,一批中国教授作为学科领军人物在英国各高校中也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位,这也有助于提升对中国创造力的认同以及合作意向。
而与其他创新大国相比,英国也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是语言,比起在欧洲其他国家,在英国创业无需再学习第二门外语。其次是政治层面的开放,与美国的防备和敌视不同,英国在这方面本着开放合作的态度,虽然在核心技术上还是有部分限制,但是其开放程度已属于发达创新型国家中非常高的。
对于英国的“初创”氛围,在伦敦已经开始创业一年的吴亦辰也是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目前伦敦可以说是在欧洲优秀的创业城市,金融业尤其发达,目前已经形成了初创公司的网络效应。
为了鼓励大众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就业,政府在税务方面为初创公司开启了绿灯;而法律方面,由于英国普通法(British Common Law)是国际通用的世界贸易法律,在英国的初创公司若有需要与其他国家的公司合作也免去了法律差异所带来的障碍。
而张星辰则对习大大的来访效应颇有感受,直言“感到了很大的变化”。主席的此次来访不仅极大地鼓励中国留学生为梦想拼搏的热情,更让中英之间在创业方面增进交流,近期他在英国就见到了好几位来自中国的创业导师和投资人。
吴亦辰也补充道,有一家来自中国的大型风投公司最近在伦敦设立了办公室,带来了7.13亿美元(约5亿英镑)资金,引起了英国当地以及华人创业者的极大关注。吴亦辰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他很希望能有更多华人加入在英国的初创行列。
国内大众创业如火如荼,相比之下,英国的创业环境又有什么特点呢?帝国理工数据科学研究院所长郭毅可教授和原华为消费者业务CSO芮斌先生都指出了两国创新重点的区别。
芮斌指出,在中国创业,重点在于模式,迭代速度很快;而英国更多是技术层面的创新。郭教授则认为,在中国的创客容易打造出接地气大众化的产品,从而转化推广为大众应用,而英国的创业侧重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其应用与日常生活略有脱离,若两国的特点得以结合,则能有所为。
留英学生学者技术创新平台筹办者肖叶祥则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作比较。国内的创业竞争更激烈,监管更繁琐,市场定位要做得更直接;英国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更接近前沿的技术发展,但是建立大规模生产基地是不可能的。对此,芮斌也有类似的见解,他建议创业者可以在英国成立技术专利的控股公司踏实做技术研发,授权国内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和市场推广。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孵化还需找准定位
随着英国的创业氛围日趋浓郁,在英国的华人创客一族逐渐壮大。而之前一向被冠以所谓“创新力不够”的标签也渐渐改善,帝国理工学院的达尔曼教授表示每天都会因中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感到惊喜。
傅教授也对投入创新创业的中国留学生做出了颇高的评价。“有一部分非常优秀,技术有新意、又有领导力和沟通能力;还有大部分同学很有热情,也有不少想法趋于成熟,但在商业模式和管理能力方面需要更多磨练。”
作为投资人,芮斌也认为中国创客在商业模式上缺乏指导, “与其大篇幅分析技术和行业前景,这批学生更要学会讲故事,用战略吸引投资人,毕竟投资人关注的是商业成功而非学术突破。”他还建议创客们找准合伙人,“市场、产品、技术”的黄金三角组合将博得投资人更多青睐。
帝国理工数据科学研究院所长郭毅可教授认为“创业不是赶时髦,而是需要破釜沉舟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要告诫学生们不要盲目创业,踏实做好学术基础,若有机会商业化便是水到渠成。
提到近年来接二连三的“创业大赛们”,傅晓岚教授肯定了比赛平台的意义,为学生的自我梳理、沟通能力以及资源积累有帮助。参赛学生也纷纷表示自己在比赛中有所收获,尤其是听到了相关专家的建议。
而郭教授认为举办比赛自然可以带动宣传效果,但是需要更明确其目的性,组织方应依照学生的切实需求提供帮助、填补能力的缺口。
对此,在美英两国参加过 初创公司辅导项目的吴亦辰和记者分享了他的经历。就在不久前他在伦敦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短期加速项目,不间断的头脑风暴辅以权威的导师指导,紧凑的实战训练兼顾产品与商业推广。
而在去年9月,吴亦辰还成功加入了硅谷hacker house项目,与来自各国的创业者朝夕相处了两周。与伦敦的实战风不同,这个项目没有特邀导师和课程,但与阅历各异的创业者的促膝交流也让吴亦辰感叹出乎意料的受益匪浅。“我们会互相推荐书目资料,解决创业方向的困惑,也累积了人脉。我在那里学到的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认为自己的主意很伟大,担心被抄袭而不分享,只有在交流讨论中才能了解自己想法的优缺点。”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参加比赛给创客们带来的不仅是创业技巧方面的指导,更有心理层面的激励。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初创公司期间,创业者都会经历“funder depression”,这种自我怀疑的迷茫心理在公司取得成功之前贯穿着整个创业过程。但是张星辰告诉记者,在比赛中看到同样充满创业热情的团队让他觉得创业这条路原来并不孤独。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经历迷茫和怀疑的阵痛,而踏实与坚持是一种选择。据了解,全英学联、留英技术平台等组织都在为创客规划更扎实高效的创业辅助。在英国的初创土壤中汲取养分,联动国内外资源,中国创客在英国蓄势待发。
阅读全文
  • 01
    各国留学申请指南
    下载
  • 02
    历年名校录取结果合集
    下载
  • 03
    各国名校录取偏好速查表
    下载
  • 05
    世界名校留学费用大盘点
    下载
  • 08
    热门专业文书精品范文
    下载
  • 09
    最新学科考试语言真题
    下载
  • 10
    加权平均分计算表格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