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真是每天都有新情况,我也常改变很多想法,所以在你们寄包裹前,老是打电话要你们添这添那。但实际上随着对周围环境的逐渐深入了解,很多问题都可以就地解决,不必再麻烦你们了。最明显的例子是书,实际上以后没什么可能再去看中文专业书了(当然数学书除外)。而调味品、零食等日用杂物,如果向老同学请教,也能找到相对便宜、品种丰富的店家去购买。
我到现在没自己做过鱼。最近听说市区有个类似上海小菜场的集市,1英镑可以买好几条像小黄鱼大小的鱼。我打算下周抽空去大采购。另外,刚到这里就拿到很多伯明翰旅游手册和资料,到现在还没好好研究,准备去市区前好好看看,然后到著名景点留影。
本来觉得除去所有学费和住宿费后,留个1000英镑应付1年的生活费已经足够。因为目前如果一周7天全部在宿舍吃自己做的饭菜,只需10英镑左右。即便有一两天中午到外面饭店吃,加上外出采购、旅游时的交通费,每周所有开销不过20英镑。但我后来发现我忘记了要买很多其他重要的东西。开销的大头是书。如果10门课,每门买2本新书,每本书约25英镑,那就要500英镑。何况实际上每门课都有5本以上的参考书要求阅读。因此,如果全部买新书,可能需要1000美元左右。当然,实际上我们一般去买二手旧书,或者到图书馆借。现在外面的广告上,一般全新的书打7折,八、九成新的打5折。听说有些书还可以杀到5折以下。我们商学院提供阅读35P的优惠价财经版泰晤士报,一年大概要100多英镑。当然,实际上很可能是如果四五个学生共同订阅一份,每人每年只需出20多英镑。另外,我还可能去买二手的台灯、收音机、电视机(30到50镑)、打印机(30镑左右)等。这里二手电脑不比上海新电脑便宜,幸亏我已经在上海先买了。而自行车不仅贵,而且我觉得在郊区骑很不安全,所以不打算买。上述所以开支合计估计在500美元左右。我估计主要消费将发生于从现在到9月中旬的一段时间。
10月以后的消费重头是通讯。一般最普遍的是花50英镑接通电话(但有不少宿舍前任同学已经接通,自己就可以免了这部分),以后每月交5镑就可以在非高峰时间随便上网和打市内电话,打国际长途也不很贵。
说到电话,现在有很多房间的电话可以收外线电话和国际长途。我隔壁的台湾人和王人都可以收了。我估计很可能还是不通。
周五下午没课,但学术英文老师把每个人叫去个别谈20分钟,告诉你一周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成绩和进展,同时对不足之处提些建议。我班就是个黑人胖女老师,籍贯加纳,除英语外,还会法语和意大利语。她对我的看法是:
1.小作文(关于“招收国际留学生对英国的好处”,大家同一个题目)语言清晰,而且很有条理和逻辑性,十分难得;
2.口头演讲(关于各人所在国家的发展,我的主题是人口和家庭结构)内容新颖,有趣味,吸引听众。不足之处是缺乏组织和条理,主要是因为全部照着时间表一一陈述。
我和她交换了意见,认为我的问题实际在于口头表达时,来不及对语法和文章结构进行推敲。然后大家共同达成的意见是,我可以在演说前先列提纲要点;她认为我平时参与课堂提问不积极,我表面上唯唯诺诺,心里想:我懂的问题不屑回答,我不懂的问题没法回答,你叫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听力训练(关于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的笔录做得较差,她说没关系,以后肯定会改善。我则认为我的问题在于词汇量基本功不扎实,所以听到陌生的字就有障碍,而不是靠解决表面问题就可以了;最后,我综合谈了我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由于中断了5年的英语学习,很多语法和词汇基本功都遗忘了,这对我的进步有很大负面影响。她建议我通过大量阅读提高相关水平,尤其是专业书。而语法,她认为加强训练意义不大。我同意现在就开始多看专业书的意见。
结束后我和王、齐,以及两个墨西哥人、一个日本人一起坐巴士去一家比较大的超市采购。那里的价钱比德国超市贵不少,但品种齐全。齐是拿日本工资的,也常在日本消费,所以不觉得贵,很喜欢那里的购物环境。一个墨西哥女孩也喜欢,我就搞不懂了。也许是她的经费是企业担保赞助的缘故?我则起初还采购得比较谨慎,但后来就开始糊里糊涂了,似乎是在上海麦德龙或家乐福里,对1镑以下的商品都有购买欲。看到一种杯装方便面,要70P,便拿进篮子。后来忽然想起这等于是9元人民币,而同样的面在上海最多2元了,于是厚着脸皮再放回去。可口、百事的价格大约是上海的2倍半。当然,我现在喝的可乐是在德国超市买的15P的超大瓶装可乐,牌子是TOPSTAR,这是上海都无法想象的超低价格,我简直怀疑是乡镇工厂兑自来水做的!
最后我花了11镑半。买的东西在德国超市大约只要8镑左右。这次买的肉类比较多,如小香肠、汉堡排等。因为我实在很久没吃动物脂肪了!另外还有香蕉和一种很甜的意大利桃子,以及墨西哥薄饼、面包、麦片粥等等。应该说食品的档次是比德国超市高些。但比起周围的英国本地人来,我们还是很寒酸的。王指着那些2—3镑一块的奶油蛋糕和高级面包说,她现在对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打主意。我心里则想,以后通过一门考试,就到这里来买一块奶油巧克力蛋糕奖励一下自己;如果不及格,就到唐人街去吃一顿中国菜惩罚一下自己!
周三齐向预科办公室借到一本去年MBA的学生手册,其中包括课程介绍、书单、去年考卷等,我问她借来看了看。那套资料是普通MBA的,但有不少财务课程和我的专业相同。课程和考试对于每个知识点的难度大概和原来大学专业课差不多,但涉及面要大许多。一般在一门课程里,有一本到两本必读教材,外加5到10本推荐书和杂志。3个小时的考试里,往往要求对某个理论的片言只语进行讨论和举例说明。也有对案例进行计算分析,运用多种理论比较说明的。我们商学院还规定考试时不许带任何字典和有字符记忆和程序功能的高级计算器。因此通过的难度还是很大的。目前为止,我估计我的水平,突击复习1个月,可以在经理人会计(即类似基础扫盲会计)那门课混个及格。其他课程的试卷我看懂题目就要花20分钟,至于答卷,简直无处下手。证券投资理论、基金管理、风险控制等本来我以为很合我口味的课程,其实需要很多高等数学知识,据说是最难的。不幸中的万幸是我没有读会计MSC(理科硕士),那里有一大半内容需要用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解决,简直就是数学专业。这里很多来读MBA的人已经近30岁,据说以前大学专业不是财经类的很多,甚至有些是读社会学等纯文科课程的。我已经头大如斗,不知他们以后要如何面对残酷的挑战?
这周五我去图书馆,查到了去年考试的全部试卷,并把我的专业试卷全部复印了出来。那里复印一张A4纸的价格大概相当人民币0.60元,和上海五、六年前的行情差不多。只是他们的复印机是自动计费的,要事先买3英镑一张的复印卡,插入机器后才可使用。我复印了十余门课的试卷,花了大约5镑。从这个价钱看,以后复印教科书并不合算,又累又贵,还是买旧书或借比较好。可能到9月底MBA正式开学时,学校也会送给我们一本详细手册,其中包括去年试卷。但我想早做学术和心理上的准备,于是还是破费一回了。关于我的MBA专业的具体科目情况,等我过几天熟悉并整理后再简要向你们介绍。
这里的图书馆系统比国内大学先进很多。我目前还没完全学会用。只是这里热门书、尤其是常用教科书不可以长期借(4周)。导师在书单里点名的书很可能属于短期借阅书,只能借1周,而有些热门新书更是只可以当场复印,不许外借。不过这次我按去年MBA书单借阅的财务报表分析等热门书,被允许借4周。也许还是暑假,学生不多的缘故。我想尽快拿到书单后,抢先把必需的书都借了。以后即便不能续借,也可以比其他人事先熟悉一下。
现在在研究生宿舍或各系所在大楼里,已经有很多卖旧书的广告。但据老同学说,每学年同样课程要求的书单大相径庭,当任课老师有变动时尤甚。因此我准备下周初就去我的MBA课程所在的会计财务系,问秘书要一份新的课程表和书单。随后造访一下将来要搬去住的研究生宿舍,看看行情,同时了解一下住宿条件。因为9月中旬我们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宿舍。
我这里每天可以通过机房的互联网,大致了解大陆股市行情。最近大盘好像在高位很微妙地波动。个别指数股都有不错表现,但似乎像在拉指数掩护其他股票出货?所以我觉得市场心态不稳,很多股票短线难赚钱。
最后要说的是,我这里打电话有些麻烦。买的电话卡虽然便宜,但每次拨号无论接通与否,都要扣掉20P左右。而在北京时间晚上9到11点,线路繁忙,平均大约拨3次才接通一次。因此我估计四分之一的钱要浪费在这上面。另外,由于打国际电话的电话亭少,每次打电话外面都有人等,因此不好意思占用太多时间,只能尽量打到自己家里,说要紧的话。在此请代我向亲戚朋友表示歉意。10月份搬到新宿舍,接通电话后,我会给他们多打电话的。
祝你们像撸撸那样无忧无虑
祝撸撸像你们那样聪明能干
又:天热,乌龟胃口大,你们必须控制其饮食,尤其是大乌龟。新陈代谢过快、脂肪积累过多,都容易使其耐力下降、寿命减短。不要让撸撸晚上睡空调房间,平时少食多餐,勤换饮水。谢谢!
相关咨询请拨打400 666 1553(中国)0203 206 1211(
英国) 或发邮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国)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