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的速度从来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彷徨在校园与社会交接口的我,刚离开风雨飘摇的英伦,直面的就是更加迷茫的前途,和人生。
刚到上海的我,踌躇满志,虽然在此之前听过不少前辈承受着巨大压力找
工作的经历,但总幻想着自己会顺利一些,或者说,本科毕业时,找
工作的状况,让自己或多或少也增加了几分自信吧
这个幻想在到上海的第一个月,就被彻底摧毁了。 发出去N封简历,唯一换回的是某个保险公司不请自来的面试通知。整整四个月时间里,作为一个应届生,从快速消费品,制造业,猎头,咨询,到金融,建材,零售,办公行业,电信行业,我几乎都尝试个遍,所以我想,我的经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种种的磨练,或者说打击,在接下去的文字里,我会一一详述。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件事,曾经向某个前辈请教一些事情的时候,他回了我一句:“我凭什么教你,我也是这样自己摸索过来的。” 我想的是, 我曾经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我不希望别人,再走一次,我走过的弯路。这也许就是人和人,价值观念的差别吧。 当然,我更希望更多人,会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我相信,作为有着类似经历的
英国留学生,应该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
第一篇
职业规划篇
找
工作的难度,其实或许在你决定选择某个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必须明确,没有最好专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专业。首先你要明确,你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你要明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现在的水平和你的职业目标的要求有多大的差距?为什么
留学能够弥补这些差距?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接着,你要制定你在
留学一年内的基本计划和要完成的目标。 作为一个外向的人,一个对市场和销售非常感兴趣的人,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似乎从某种程度上,已经预示着,就业的时候,我将要面对的是,二次抉择!
到了
英国后需要做的,一是强化英文,我是来了
英国才发现自己英语很烂,痛苦不已。回国后也发现了,英文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面试的表现。 不要为比国内同学好就沾沾自喜,别人对我们的预期也更高,如果一个英归,英文都说不好,别人心底就鄙视了。二是,专业方面,最好在有整体性理解的同时,有一些方向性,在某个方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第三,office四大件。 第四,如有时间,可以实习几个月,以后找起
工作来是很有用的。第五,很多外企都有一个笔试,叫NUMERIAL TEST,多上网找找,Bristol大学就有,练练笔,活动下脑子。
对于技术性不太强的文科类,包括商科,应届生,读MSC,不打算读博士,选择
英国学校的要点:
第一, 学校的研究实力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我们不是做研究,老师水平高低我们甚至都很难判断。
第二, 学校名气比较重要。 但是也只限定在OX CAM LSE IC 那档次。爱大, Bristol,曼大,Lancaster, Aston个人认为,在找
工作的时候并没什么差别。 英归整体声誉在上海很一般,所以你的本科学校,其实,某种程度上说,比硕士毕业学校重要。
第三, 学校所在的城市其实我觉得比较重要,伦敦最好,曼城还可以,爱丁堡很漂亮。曼城,东西又便宜,又全,酒吧又多,中国人又多,如果自己是外向的人,课余生活会比较丰富。
第四, 语言能否学好,关键在自己,好点学校中国人都多。所以没必要把国人多少作为一个选择学校的标准。 我感觉我和我们班英语最好的中国同学,差距,非常非常的大。 有机会,交一些外国朋友也挺好。 有点后悔,在
英国的时候太内向了。
在
英国要做的事情:
第一, 学习,学习是第一任务。
第二,
打工,
留学不
打工,人生不完整。即便你很有钱,也可以尝试下“穷”人的生活和感觉,了解下不同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做过服务生的,我相信比只会做“客官”的人更细心。
第三, 学英语,这个非常重要,回去,相对国内硕士,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语言,如果语言都烂,是会让人看不起的。
第四, 体验生活,偶尔旅游,多参加party,多交朋友。
第五, 锤炼性格,和行为方式,这是根本性的东西。
第六,去看看目标名企的相应要求,看看自己的差距是什么,相应制定提高自己的计划。